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08:04:00
大象新闻记者 李书恒 通讯员 薛媛 毛延果 刘明珠 郭雪娅/文图
一场旨在推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盛会——《课程思政驱动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创新实践研究》课题交流会,于3月28日在郑州实验外国语学校顺利举行。
本次会议由中国日报社21世纪报社河南站主办,郑州实验外国语学校承办,郑州市二七区教研室及4所中小学课题组成员单位协办。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博士、衢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张伟伟教授,郑州实验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谷月云,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教育集团党支部书记、校长胡建玲,二七区人和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芳,二七区四季路第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杨霞,二七区小学英语教研员、郑州市张兴锋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兴锋老师,中国日报社21世纪报社河南站站长杜琛,以及郑州实验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杨杨、罗燕、千泽阳,教务副主任卢杰出席并指导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围绕课程思政在英语学科中的创新实践,通过课题交流会的形式,探讨如何有效融合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实现知识与价值观的同步提升。同时,就课程思政在英语学科中的实施策略、挑战与机遇等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挖掘英语学科思政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专题研讨,推动相关课题研究的深入与发展。
开场致辞,点明方向
会议在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主持人首先介绍了本次会议的背景,点明了开展本次交流活动的重要性,阐释了会议目标,明确了探索课程思政与中小学英语教学融合的实践方向,并逐一介绍了到场的嘉宾。紧接着,郑州实验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谷月云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郑州实验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谷月云致辞
谷校长提出,我们要秉持育人理念,锚定思政英语融合方向,凝聚各方力量,共书守正创新教育新篇。她指出,下一阶段,我们将重点推进两项工作。一是体系化建构:打造覆盖义务教育全学段的英语思政语料库,实现语言能力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二是创新性实践:通过报刊阅读、跨文化项目等路径,让学生在读懂世界的同时,学会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真正实现“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的双向赋能。
课题汇报,多元探索
在课题汇报环节,总课题负责人张兴锋老师以《课程思政驱动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创新实践研究》为主题,对课题的整体架构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为后续的交流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七区小学英语教研员、郑州市张兴锋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兴锋老师进行一级课题汇报
随后,二级课题组代表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教育集团教导处副主任闫秋婷围绕《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内外阅读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展开汇报,分享了在课内外阅读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宝贵经验与成果,展示了以阅读为媒,融思政于教,育时代新人的有效路径。
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教育集团教导处副主任闫秋婷进行二级课题汇报
此后,三级课题组核心成员曹明老师、刘晓琼老师、张惠燕老师、孟宛莹老师、王小草老师依次上台。她们分别从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模式、小学英语作业设计、《21 世纪英文报》与小学英语思政教育协同研究、PBL驱动下小学英语报刊阅读与思政教育融合、小学中高年级课外阅读与思政教育融合等多个维度进行汇报。这些汇报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全面展示课程思政与中小学英语教学融合的创新探索,生动呈现不同教学场景下,两者碰撞出的绚丽火花,为在场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场启迪思维的精神盛宴。
郑州实验外国语学校曹明老师
二七区人和路小学刘晓琼老师
二七区四季路第二小学张惠燕老师
郑州实验外国语学校东校区孟宛莹老师
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教育集团王小草老师
专家评议,精准指导
汇报结束后,张伟伟教授进行了专业评议,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指导。她对各个课题组前期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针对大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专业的角度给出了极具针对性的指导与建议。张伟伟教授的评议和建议,构建了逻辑严密的指引框架,为课题后续研究的有序推进,精准锚定方向,助力团队沿着科学路径深入探索。
交流尾声,张伟伟教授带来《中小学教师如何高效申教学科研课题》的专题讲座。讲座过程中,张教授结合自身案例,深入剖析课题申报流程、选题策略以及撰写要点,将晦涩的理论转化为实用的方法,为一线教师提供清晰的申报思路,从前期准备到材料打磨,给出系统性指导。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博士、衢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张伟伟教授进行专题讲座
会议总结,展望未来
活动最后,主持人对本次会议进行了全面总结:领导致辞高屋建瓴,课题汇报精彩纷呈,专家讲座鞭辟入里。在如同春日暖阳的热烈氛围下,全体参会人员一同合影留念,为此次意义非凡的交流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二七区小学英语教研员、郑州市张兴锋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兴锋老师告诉记者,此次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践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平台,也为推动相关教学创新实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注入了新动力。未来,英语学科将以扎实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的教学设计为支撑,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彰显学科特色与实践深度,推动英语学科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