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06:15:00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TIR运输是全球经济脉络中一条高效畅达的物流方式。观海新闻记者在上合示范区TIR国际道路运输集结中心采访获悉,一季度,上合示范区发运TIR国际运输车辆80车次,总货值超5400万元,总发载量1183吨,TIR中国车辆发运量居全国首位。眼下,一辆辆TIR运输车辆从青岛开往世界,点亮新的经贸物流地图。
TIR即《国际公路运输公约》,TIR系统是建立在联合国公约基础上的国际跨境货物运输领域的全球性海关便利通关系统,全程无需倒装和卸货,具有通关手续便捷、运输周转速度快等优势,运输成本约是空运的四分之一,10,000公里的跨境公路运输时长可缩短至10天左右。目前,TIR共有77个缔约国,其中不少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4月3日,三辆满载无纺布、花岗岩等货物的TIR国际运输车辆在上合示范区TIR国际道路运输集结中心完成报关、验收等通关环节后,启程前往1万多公里外的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预计7天后货物将抵达客商手中。
“以我们此次发运的货物为例,客户对货物运输时效性要求非常高。以往采用的运输方式,凑齐一列几十节货柜的班列并运出国门需要近1个月的时间,而选择空运的话成本又过高。现在采用TIR模式,只要凑齐一车货就能发车,到俄罗斯仅需10天左右,且可以实现‘门到门’‘点对点’精准运输,能够极大降低货损风险,提高运输效率。”传化上合(青岛)国际经贸有限公司招商运营总监梁天潇介绍。
4月3日,三辆满载无纺布、花岗岩等货物的TIR车辆启程发往俄罗斯
上合示范区自2023年9月开展TIR国际运输以来,已开通中俄、中吉乌、中哈等4条TIR国际道路运输线路,初步形成国际公路运输区域枢纽。聚集14家具有TIR运输资质的车队,TIR运力达到165辆,累计发运TIR国际运输车辆372车次,总货值超2.55亿元,总发载量超4600吨,运输品类由4类增加至40类,包括食品、机械、电子设备等高附加值货物,服务进出口企业超过1000家。
“今年,我们在提高现有线路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同时,计划探索开通1—2条至上合组织国家的TIR国际道路运输定班专线,力争全年开行量突破300车次,货运量突破6500吨。”梁天潇表示,中心将加强与跨境电商、冷链物流、制造业等产业的协同合作,推动“TIR”模式的深度应用。例如,与跨境电商企业合作,实现TIR运输货物量占跨境电商出口货物量的20%以上。
上合示范区管委会产业发展一部部长臧元奇表示,将依托TIR国际道路运输集结中心、上合示范区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等载体,加快推进TIR国际公路运输通道建设,加强与海关合作,加密联动口岸节点城市,打造完善“通道枢纽网络”生态体系,不断提高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同时,为“丝路电商”搭建出口新通道,助力更多本土产品、品牌“走出去”,上合组织国家特色商品“引进来”。(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萌 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