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岳麓山评论丨为守信者铺就发展之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20:02:00    

朱永华

连日来,一则“凡人小事”被网络热转。

卫云培夫妇1986年从重庆到无锡务工,从泥瓦工成长为施工队负责人。2012年因发包方老板失踪导致资金链断裂,夫妇俩欠下30多万元债务。2018年工友起诉后,两人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社会信用和经营活动受限。面对困境,夫妇选择摆摊卖菜渡过难关。他们起早贪黑,辛勤劳动,用7年时间还清30余万元债务。2025年1月27日最后一笔欠款清偿后,法院为他们出具了江苏省首张个人信用修复证明书。

卫云培夫妇七年摆摊还清债务的故事令人动容,但更值得深思的是,如何让诚信者不仅收获掌声,更能获得更多的现实价值?

这次法院出具的江苏省首张个人信用修复证明书固然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美中不足:修复程序有滞后之嫌,以至于诚信者在漫长的惩罚期中错失了机遇与活力。相关制度能否更早介入,对积极还款者阶段性恢复部分信用权益,形成“守信—受益”的良性循环?

卫云培夫妇的还债之路,本质是一场“自我造血”的生存实验。但单靠个体奋斗显然不够,社会需构建系统性支持:一是完善个人破产制度,为诚信债务人提供债务重组、免责考察等法律工具,避免其陷入无限责任泥潭;二是建立信用修复快速通道,将还款意愿、履约记录纳入动态评估,缩短信用重建周期;三是联合金融机构开发“诚信贷”等产品,让信用修复转化为融资能力。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唯有将道德资源转化为制度资本,诚信者才能真正获得东山再起的“真金”。一个成熟的社会,既需要卫云培式的“守信者”,更需要让诚信成为可量化、可流通、可增值的社会资本。当制度既能惩戒“老赖”,又能为守信者铺就发展之路时,“好人有好报”才能更加深入人心。最近,中央部署了一系列完善构建覆盖各类主体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政策举措,为诚信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石。我们坚信,诚信的金字招牌,将越来越闪耀出价值的光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