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赵丽颖的蜕变与《向阳·花》的现实主义突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18:14:00    

现实主义电影《向阳·花》登陆清明档后,获得了极大的关注,不仅因为这是冯小刚导演的新作,还因为这是赵丽颖的转型之作,更因为这部影片将镜头对准了国产电影鲜少触及的群体——刑满释放女性。影片通过高月香(赵丽颖饰)与聋哑女孩黑妹(兰西雅饰)的生存挣扎,撕开了社会对边缘群体的偏见与压迫。不同于传统苦难叙事,这部电影以“反内耗”的爽感与真实粗粝的生存哲学,让观众见证了一群女性如何在绝境中野蛮生长,最终迎来属于自己的“向阳时刻”。

从监狱到社会的生存困局

影片《向阳·花》以监狱生活为起点,却并未停留于猎奇展示。高月香因筹措女儿20万元人工耳蜗费用铤而走险而入狱,黑妹则从小在贼窝长大——她们犯罪的背后,是贫困、残疾与性别歧视交织的生存绝境。影片以冷峻的镜头语言,呈现了女性服刑人员在出狱后更为残酷的现实:在酒店从事保洁工作,因案底遭辞退时还要被当众搜身;没有身份证的黑妹只能栖身废弃车辆;为100元试药费却要承担400元医疗费……这些细节直指刑释人员面临的隐形枷锁——社会容错机制的缺失让她们在就业、住房等基本生存需求上举步维艰。

影片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没有将角色塑造为“完美受害者”,也没有把主角打造成善良无比的圣母。恰恰相反,生猛的高月香会为500元救济金与黑妹争执,黑妹的偷窃习惯也并非可一朝改变。特别是高月香,当被冒犯时就抄起“家伙”,传递出一种“与其被生活逼死,不如把生活掀翻”的底层生存哲学。这种复杂性恰恰构成了人物的真实肌理——她们是被生活捶打过的人,既有市井的算计,也有绝境中的生猛。

冯小刚镜头下的女性困境

赵丽颖在《向阳·花》中完成演艺生涯的重要突破,也是有目共睹。褪去妆容的素颜,刻意练习的方言,夹杂市井脏话的台词,这些外在转变只是基础。从她的表演中,能够捕捉到角色精神世界的核心,是那种底层人被命运反复羞辱后的麻木与不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对黑妹“小偷家族”的刻画,以及在影片高潮处,高月香怒闯贼窝营救黑妹。这个以犯罪为业的群体有着自己的“职业道德”和扭曲的家族规则,其头目对成员的控制令人不寒而栗,暗示了底层犯罪的代际传递问题。

面对背叛者黑妹,气场强大的老大不仅打残她的右手,还要将她变为代孕机器,高月香苦口相劝却无济于事,一怒之下只能抄起供奉的“金元宝”狠狠砸向老大的头。这一击不仅象征着对罪恶的直接打击,更代表了她对命运不公的彻底反抗。冯小刚在此展现了娴熟的场面调度能力,狭窄空间内的暴力场景充满压迫感,最终姐妹众人联手制伏反派的设定,既满足了观众对情绪爆发的期待,又避免了个人英雄主义的俗套。正如片中台词所言:“向阳花不是一朵花,是很多小花组成的。”

影片的不足之处在于部分情节转折略显突兀,如高月香与黑妹的矛盾和解有时过于迅速;结尾洗车行创业成功的设定也被一些评论认为弱化了现实的残酷性。但是,总体来说《向阳·花》不仅是赵丽颖的转型之作,还为国产电影拓展了题材边界。在中国电影史上,刑满释放人员尤其是女性刑满释放群体的故事长期处于失语状态,这部电影第一次将话筒交给了这些边缘人。通过“高月香们”的遭遇,影片揭示了贫困、残疾、性别歧视等多重压迫如何将人逼向绝境,又通过对她们反抗精神的礼赞,肯定了人性在逆境中的高贵。冯小刚此次执导女性题材的成功,打破了“男导演无法真正理解女性”的偏见。他对女性情谊的刻画超越了简单的“姐妹情深”模式,呈现出利益与情感交织的复杂面貌。

记者:邢媛 编辑:邢媛 校对:王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