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惠生”——是崭新的名片 也是不可磨灭的烙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22:03:00    

一场音乐节在惠生联圩如期上演,让人们领略到了芜湖长江最美生态湾的壮阔美景。惠生联圩,作为芜湖正在倾力打造的生态名片、文旅名片,它是崭新的;但其中的“惠生”二字,却刻着厚重的历史烙印,存在已久的“惠生堤”,对芜湖有着特殊的意义。

如今,这座在战争时期艰苦修建的堤坝,依然泽被后世,并在新时代融入长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大潮,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近日,“决胜‘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芜湖融媒行集中采访活动来到无为大堤生态廊道,探访发生在长江北岸的蜕变。

0抗战烽火中修建的“惠生堤”

惠生联圩,位于长江和无为大堤之间,呈狭长形分布,与芜湖城南十里江湾公园隔江相望。说起惠生联圩,芜湖人或许还有些“新鲜感”,但江城儿女对“惠生堤”却是耳熟能详。

惠生堤,原来的名字是黄丝滩江堤,位于原无为东乡中路至汤沟镇之间,素有“一线单堤,七邑生命”之称,直接关系着皖中七县300多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其名字的由来,与无为籍革命烈士吕惠生有关。

据《芜湖通史》一书记载,1943年是皖江抗日根据地最为艰难困苦的一年。频繁的战乱严重损害了根据地农业生产的发展。群众无以为生,一些人只得背井离乡,迁徙外地谋生。村野萧条、荒疏,虽然已是布谷声声,却不见人春播、春耕。

吕惠生,作为皖江地区抗日民主政府行署主任,忧心如焚,如不迅速制止村民大量外流,恢复农业生产,根据地就无法发展和巩固。为了根除七邑人民生命攸关的隐患,皖中区党委和皖中行署决定重新修建新江堤,全力修建黄丝滩退建工程。当年6月,熟悉水利建设、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的吕惠生亲自勘察黄丝滩,提出了“少压农田,避开险段、直线走向”的基本方案,12月黄丝滩退建工程正式动工。

由于新堤工地与被日军占领的芜湖隔江对峙,周围还散布零星日伪据点,日军派飞机在工地上空盘旋侦察。对此,区党委、七师师部提出了“武装保卫修堤”的战斗口号。在建堤工地上,一有机会,吕惠生就加入挑担、挖土、打夯的民工行列,人们时常能见到他四处奔波的身影。民工们和吕惠生在一起劳动,打起号子,激越高亢,甚至忘记了周边敌人蠢蠢欲动的危险。

历经5个多月,1944年5月,黄丝滩新堤全面竣工。这项大型水利工程,先后出动民工21万余人,完成土方约120万立方米,一条长约15华里的新堤终于修成,宛如一条长龙,俯卧在长江北岸,为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发展生产、支援抗战增强了信心与力量。

在大堤修建过程中,吕惠生可谓殚精竭虑,耗尽心血。为表彰吕惠生为新堤工程所作的贡献,此段江堤被命名为“惠生堤”。如今,在鸠江区蛟矶村境内的堤坝上,一块于1995年8月所立的石碑,镌刻着这段让人难以忘却的历史。惠生堤后几经修整加固,至今仍是当地防洪的一道重要屏障。

0“惠生长卷”徐徐铺展

从惠生堤纪念碑处出发,沿着无为大堤一路行驶,就步入了正在建设中的长江生态景观廊道。这条生态廊道沿着江水蜿蜒伸展,目之所及尽是丰盈的绿意,堤外是开阔的江面,堤内村庄屋舍俨然、沃野良田遍布。江岸边,各种机械正在紧张作业。当前,鸠江区以无为大堤鸠江段为主要范围,正在打造“天门碧水 惠生长卷”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建设“长江最美生态湾”。

“这个项目涉及鸠江区沿线四镇(沈巷镇、二坝镇、汤沟镇、白茆镇),项目主要进行大堤沿线人居环境提升、生态水杉林栽植、景观节点打造、特色乡村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鸠江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天门碧水 惠生长卷”一期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投资约6200万元,实施从东十三路(月异路)上无为大堤至蛟矶村口全段7.5公里全线提升,分段设置了节点小品,种植水杉、落羽杉等树木,显著提升了无为大堤沿线环境质量,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长卷”雏形初现。

据了解,整个长江生态景观廊道上,还将串联布局“天门碧水营地、江风北梁之影、归鸠驿站湿地、惠生客厅长廊”四大景观节点。“比如江边遗留下的华谊龙门架、茶庵庙、旧桥、原轮渡管理所等景观,将因地制宜地通过对周遭历史、文化、民俗、环境等内容进行主题打造,从而激活廊道的文旅属性。”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在沿途看到多处在建的景观节点——天门碧水营地,作为百里江堤风景廊道的门户景观,枕江而立,坐拥开阔视野,能将长江美景尽收眼底;湿地草甸景观,以长江三桥为背景,兼具生态防护、湿地科普、观光体验的功能;大片的大堤水杉林,在四季流转中呈现不同风景,将会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

无为大堤沿线分布着很多村庄,有着典型的江北圩田农耕风貌。在百里长江生态景观廊道建设过程中,沿线乡村的整治提升也是重要一环。为此,鸠江区提出打造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带,即对大堤沿线村庄进行生态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道路修缮、村内建筑风貌梳理整治等项目。昨日,记者走进鸠江区汤沟镇前进村黄吴中心村,一幅村净、景美、业兴的和美画卷映入眼帘。“我们村抓住长江生态景观廊道建设的契机,依托无为大堤沿线自然风景,近年来不断提升村人居环境,打造农文旅项目,探索循环经济生态发展模式,以‘美丽生态’激活‘美丽经济’,以生态优势赋能乡村振兴。”前进村党总支书记张秀龙对记者说道。

沿着“惠生长卷”,车辆行驶至蛟矶行政村内,惠生联圩生态建设项目现场,同样是一片火热,这里正在建设集综合休闲、观光体验、生态科普、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城市生态公园。

从在抗日烽火中修建、造福一方百姓的堤坝,到如今点缀在长江北岸的城市生态公园,再到徐徐绘就的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带……惠生联圩以及长江无为大堤的变化,正是长江大保护在芜湖落地见效的生动实践,一江碧水,也映射出芜湖绿色发展的生态底色。



来源:芜湖日报记者:康丽、汪武、梅韬

编辑:吴越

校对:张祎雯

审核:管大烈

平台运维:鸠江区委网信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今日鸠江”

如果文章内容涉及侵权,请私信小编予以处理

点分享

点收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