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知识 >

基金gp是什么意思(GP与LP如何选择?)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0 09:27:25    


盲池基金还是专项基金?无论对GP来说还是对LP来说,这都是一个问题。

盲池基金和专项基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般是指创业投资基金,不包括并购基金。近两年,专项基金开始流行,似乎成了主流。但是我们认为,盲池基金应该是私募股权基金(包括创业投资基金)的主流,所有成功的GP都发行盲池基金。那么,如何解释专项基金的流行?盲池基金和专项基金各有什么优劣?GP和LP如何选择?本文试作分析。

专项基金流行的行业背景

专项基金流行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私募股权基金行业GP数量迅速增长,GP分化,中小型GP为了生存,差异化竞争策略的结果。

截至2023年4月16日,登记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共计13,625家,其中在管规模100亿元以上的共273家,占2.1%;在管规模50亿元以上的550家,占4.1%;在管规模20亿元以上的1,269家,占9.6%;在管规模5亿元以上的3,283家,占24.7%。也就是说,在管规模5亿元以上就可以占到行业前四分位数,可见行业的分散性。

大型GP建立了稳定的项目来源、投资策略和管理团队,能够分散化投资,募集盲池基金。大量中小型GP自身缺乏稳定的项目来源和持续投资能力,为了生存而调整投资策略,选择募集专项基金。专项基金募集金额小,LP投资金额门槛低(相比机构LP),募集速度快,能够较快地积累业绩,满足短期生存需要。此外,募资艰难的市场环境加剧了竞争,使中小型GP更加短视。

第二,LP已经进化,比之前更加成熟,但尚未完全进化为成熟的机构LP,表现在很多LP仍然缺乏长期投资计划,缺乏配置思维,风险偏好低,偏好确定性等。

中国的私募股权基金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登记备案制度以来,已经走过了一个完整的募投管退周期,部分老牌GP的业绩和能力得到了验证,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GP让LP失去了对行业的信心。比如2018年以来,部分暴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对行业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LP变得越来越偏好确定性,倾向于更多地参与GP的投资决策。

此外,LP结构发生了变化,缺乏长期配置型机构LP资金,这为机会型的专项基金铺垫了台阶。风险偏好较低的国有资金在LP中占比增加,比如政府引导基金,更加偏好确定性,偏好项目对税收和就业的贡献,忽视财务回报;配置型的保险资金、银行资金受到监管的严格限制,银行资金由于期限错配问题,难以投向私募股权基金;上市公司则偏好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基金。

第三,GP交易场景的需求,比如以专项基金接盘优质项目(也称为接续基金);投资组合中优质项目的后续轮融资时,发行专项基金;为了留住LP,满足部分LP直接投资的需求,设立专项基金投资优质项目。

专项基金与盲池基金的优劣比较

专项基金之所以流行,必有其优势,或者不能简单地说优劣,应该从GP、LP自身资源、偏好等方面进行评判。

从中立角度来看,专项基金的优势在于:

第一,底层资产的确定性,满足LP对确定性的心理需求。

第二,基金规模小,容易募集到位,募集速度快。

第三,投资速度快,减少资金占用成本。

第四,基金运营成本低,投资后运营工作少。

专项基金的劣势在于:

第一,对GP来说,大量尽职调查、研究分析工作在募资前,成本前置,如果募集不成功,或者最后因为各种原因未投资,那么前期成本无法收回。如果项目成功,该基金无法追加投资,因为难以扩募。

第二,由于需要临时募集,相比腰杆子粗的盲池基金,出资速度慢,可能错过投资机会。

第三,对GP来说,不利于培育团队。专项基金属于机会型基金,为了生存的权宜策略,不能作为长期策略。

第四,对LP来说,专项基金看重的是项目,需要对项目本身进行判断,对LP自身投资研判能力要求较高。

第五,GP的道德风险。对GP来说,只要LP认可就能投资,饥不择食,因此可能会迎合LP的偏好,甚至“编造”一些投资亮点。

第六,确定性不代表整体风险小,只是市场风险更小。专项基金面临更大的特殊风险,比如行业风险、地域风险、投资阶段风险、投资年份风险等。

盲池基金的优势在于:

第一,分散投资风险,比如行业风险、地域风险等。

第二,规模经济效应,降低行政费用、运营成本。

第三,投资时间上的分散性,比如在经济复苏上升时期,可以在不同阶段配置不同行业的项目,这是专项基金不具备的。

第四,投资时的资金优势,对于优质项目可以快速投资,不需临时募集。

盲池基金的劣势在于:

第一,对GP要求比较高,不适合专业化程度不足的小型GP。新设立的GP的首只基金,如果没有特别的信心和稳定的募集能力,不会轻易尝试盲池基金。

第二,长期平均来看,盲池基金只能作为白马基金,获得行业平均收益,比较符合配置型机构LP的需求,但是难以获得暴利。

第三,规模较小的高净值客户缺乏认购头部基金的机会。

GP应该怎么做?

做大做强是每一家GP的愿望,但是首先应该衡量自身能力,属于新设立生存期机构,还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机构,或者稳步发展中的机构。

对于新设立GP来说,如果自身资金和项目资源不足,专项基金可能是较为理想的策略;如果团队优秀,资源充足,比如从头部私募分离出来的团队,专项基金反而显得信心不足,不如募集盲池基金。对小型GP来说也是一样,问题不在于选择盲池基金还是专项基金,而是自身能力能否募集盲池基金,如果不能,就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了。

对于CVC来说,竞争优势在于对产业链的熟悉,基金投资策略不在于盲池还是专项,重点在于是否属于自身优势的产业,在产业链范围内,则专项还是盲池都是可行的策略。

对于金融机构背景GP来说,比如券商系GP、保险系GP、信托系GP等,在资金或者项目端必有一项优势,加上金融机构的专业化背景,都是选择盲池基金的理由。

GP的差异化策略选择考虑因素众多,专项还是盲池仅为其中一方面,在制定策略时应多方面全方位考虑。

LP应该怎么做?

LP应根据自身资金属性和配置策略制定投资计划,选择GP,尤其要明白自己投的是项目还是GP。

选择GP本质上是选择GP核心团队的能力,包括持续募集能力、稳定的项目来源、投资管理能力等。投资专项基金更多是选择待验证业绩GP的首只基金,目的是建立与GP的联系,投资后续募集的基金。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LP在挖掘并培育黑马GP。

选择专项基金时,注意防范道德风险,可以要求GP和管理团队跟投,利益绑定。

无论如何,LP应提高自身专业性,加强对GP的筛选和投后监督。


总之,我们认为,专项基金会长期存在,因为其满足了相应GP和LP的募投需求,但是专项基金的流行是一种短期现象。长期来看,随着监管加强,行业门槛提高,小型GP将逐渐被淘汰,基金业绩的不理想,LP的不认可,短则3-5年,长则10-15年,专项基金将不再流行,盲池基金将回到主流视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