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21:21:00
“学习武术、弘扬武术、传承武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足矣。”近日,云南武术家胡宝林在第九届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上荣获武术九段的至高荣誉,成为云南武术界继何福生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人,也是目前云南唯一的九段武术大师。
武术最高荣誉背后是千磨万砺,对胡宝林来说,这是他从业五十余年来获得的最大肯定,更是激励他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动力。对他而言,比荣誉更重要的,是让云南武术被更多人看见、认可,将云南传统武术的精华与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
少年到宗师,与武为乐,数十年磨一剑
胡宝林12岁踏上习武之路,师从中国武术泰斗沙国政和何福生。他兼修内外家拳术与器械,前期专注长拳类,后期深入研习通臂、形意、八卦、太极等内家拳术。多年如一日的刻苦训练,造就了他扎实全面的武术功底。
刻苦磨砺,终成大器。凭借自身的努力与天赋,胡宝林在云南浓厚的传统武术氛围中崭露头角,多次斩获传统拳全国冠军。运动员时期,他多次荣获“新长征突击手”“优秀运动员”称号,获得“体育运动奖章”,荣立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一等功。他的“通臂拳”“形意拳”被中国武协选中,制作成武术段位制教学视频,推广至世界武坛,成为武术领域的标杆。
1985年,胡宝林退役后,担任云南省体校武术队主教练。2000年,成为云南武术队第三任主教练。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云南武术队在全国锦标赛和全运会上屡获佳绩。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武术比赛,云南太极名将李建芳勇夺女子太极拳全能银牌,将云南队推向新高度。李建芳、陆如飞、马景伟等一大批优秀武术队员在他的培养下迅速成长,在国内外大赛中摘金夺银。
从冠军运动员到冠军教练,胡宝林的大半辈子都献给了武术。他培养了众多国家级、国际级武术健将,如今,这位云南“武林盟主”的生活依旧与武术紧密相连。每天坚持练武,致力于群众性武术事业的发展,每天练习武术,围绕群众性武术事业发展办比赛、做宣传,正如他一贯所说,“工作永远走在路上,功夫永远没有尽头”。
竞技到群众,守护与传承,助力云南武术欣欣向荣
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融合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格斗技术。在少数民族文化丰富的云南,民族武术更是蓬勃发展。哈尼族的哈尼拳、滚躺拳,傣族的三坑式、四坑式、四门拳、孔雀拳,景颇族的刀术,白族的鞭杆等,各具特色。以昆明为中心的中部区域和以昭通为中心的滇东北地区,武术传承南北呼应,一片繁荣。
“中华民族素有尚武传统,习武练的就是精气神。”胡宝林说,云南这片红土高原上民族众多,许多人都尚武。多年来,云南民族武术竞相出彩,在竞技武术的赛场上走过了60多年的辉煌历程,培养了几十位国家级至国际级运动健将,他们既为国争了光,为家乡添了彩,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云南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让云南武术更好地发展和传承,拥有无限活力?在胡宝林看来,云南武术群众基础好、政策好,发展大有可为。2006年,云南省武术协会成立,胡宝林继任协会负责人积极推进群众武术的发展和推广。多年来,云南武术协会坚持组织群众参与到比赛中来,每年举办“云南省太极拳、械套路锦标赛”“云南省传统武术套路锦标赛”“云南省第二届形意拳、八卦掌锦标赛”等群众性品牌赛事,每场赛事吸引数百至上千人共享武术魅力。
云南群众武术正在各个角落火起来、热起来。在公园广场上、在校园操场里,上到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下至四、五岁的孩童,或是参与赛事、或是组团练习,云南武术的覆盖面和群众性正在向好发展。省武协与省教育厅合作开展“云南省传统武术套路锦标赛”,推动武术在校园的普及,获得社会高度认可。2024年,云南作为全国武术运动先进试点省份,完成多项专项培训,提升了云南武术的整体水平。
云南武术不仅在云岭大地花开遍地,还渐渐“走出去”,与韩国、德国、美国、俄罗斯等国武术联合会最高层和武术从业者进行了互访交流,与俄罗斯、美国加州签署了双边友好交流协议,成立了云南省武协北美分会,并顺利开展一系列有益武术发展的活动。
热爱成就了胡宝林坚守一生的事业。如今68岁的他谈起武术发展依旧充满激情,未来,他将继续与云南武术一同,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云南网记者 龙彦 杨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