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7:03:00
河北鑫海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厂区的化工装置。王国柱供图
阅读提示
渤海之滨的沧州市渤海新区黄骅市港城产业园区,河北鑫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新材料基地正渐露身姿。该项目是省重点项目,去年5月正式开工,总投资500亿元。
有别于传统化工企业,绿色化、智能化是工厂的底色。在这里,绿色化工理念贯穿于每个设计环节,鑫海化工大模型的应用也宣告着化工智能化的到来。
它不仅仅是一个新化工项目,更是市场竞争下产业链的延伸,代表着传统炼油企业向绿色化工新材料企业转型。
未来,随着项目建成投产,它或将通过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带动形成新产业集群,成为撬动区域化工产业升级的新支点。
绿色智能
打造化工领域的花园工厂
打桩机巨臂抬起又落下,沉闷的夯土声接连不断,一根根钢桩被砸入土层。重型卡车往来穿梭不断,卸下一车车建材。
4月17日,沧州市渤海新区黄骅市港城产业园区内,河北鑫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海集团”)的化工新材料基地项目施工正酣。
该项目称得上是一个巨无霸项目,占地5000亩,总投资500亿元。其中,正在建设的一期项目投资254亿元,预计2026年投产。
“新材料基地最大的特点是绿色化工。”鑫海集团副总裁柴刚边带记者参观边介绍。
新材料基地规划了大片绿地,厂区一侧,甚至计划修建公园。如此工厂,与印象中高排放的化工企业有很大不同。
其实,绿色理念一直贯穿于鑫海集团发展中。新材料基地几公里外的鑫海集团本部,堪称一座花园工厂。这里是3A级旅游景区,厂区内闻得见花香、听得到鸟叫。这样的花园式美景,未来也将落户新材料基地。
绿色化工,不仅仅是厂区绿化这些“表面文章”。
柴刚的临时办公室里,挂着大大小小的施工图。各个化工装置之间,采用复杂的管线和管道连接,看起来眼花缭乱。
“这些管线是装置间的深度热联合,它将多余的热能收集起来,输送给有热能需求的化工装置,将热能充分利用。”柴刚指着图纸上的管线说,比如生产核心产品芳烃的装置热量过剩,后续分离装置又需要热源供应,于是,在热联合设计中,两个装置之间进行了有效连接。
高效利用能源意味着能耗降低、排放减少。柴刚说:“按现在的设计,过剩热量不再需要耗费能源处理,得到供应的生产装置也不再另外需要能源。一来一去,减少大量能耗。”
除了热联合设计,新材料基地花在绿色上的心思还有很多。投产后,这里计划使用更先进的燃烧器,提高燃烧效率;收集废热,用于海水淡化;厂区建设光伏发电设施,生产绿电……
从两组数字中能看出新材料基地的含绿量。新材料基地氮氧化物排放要求小于30mg/m3,远低于国家标准的小于100mg/m3;硫含量指标要求小于5mg/m3,而国家标准要求不高于50mg/m3。
4月17日,在河北鑫海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控中心,工作人员在进行生产调度。河北日报记者 魏 雨摄
新材料基地另一个特点是高度智能化。
数周前,鑫海化工大模型正式通过国家备案,成为我省首个合规落地的化工行业大模型。未来,它将应用到新材料基地中。
大模型对生产能起到什么作用?鑫海集团副总工程师何晓光举了炼化过程中柴油加氢的例子。
柴油加氢指的是往直流柴油中加氢,利用化学反应去除掉柴油中的杂质。此工艺需要循环往复,反应过程复杂,好似在黑箱中,很难用数学方法准确计算加氢量,只能依靠经验。
“大模型能收集大量工艺参数深度学习,通过高精度数字孪生,模拟出反应过程。”何晓光说,目前,模拟仿真度超过95%。使用大模型以后,化工装置收率较人工控制提高1.4%。
项目投产后,大模型还将运用到设备测性运维、能耗智能优化、生产过程控制等多个场景中。“根据测算,大模型能降低至少5%的能耗,提高至少1%的收率,综合算下来,单装置效益提升每年超过千万元。”何晓光说。
这意味着,一座定位为现代化、绿色化、智能化的化工基地,即将崛起于渤海之滨。
转型求变
三条全新产业链将投产
鑫海集团新材料基地项目够大够先进,也够“新”。
鑫海集团是一家石油化工企业,在炼化领域深耕多年,产品主要是汽柴油和沥青。不过,正在建设的新材料基地,却脱离了炼油产业,专注于化工新材料,主要产品是芳烃、烯烃。
发展为何转向?要知道,500亿元的投资,即便对鑫海集团这样家底厚实的公司,也是很大的资金压力。这笔投资,决定了企业未来。
一切都始于市场的变化。
“最近几年,国内炼油产能呈现升高态势,而油品需求量在下降,油品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导致炼油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河北鑫海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浩说。
作为一名炼化行业的老兵,许浩经历过行业发展的黄金期。但如今,虽然鑫海集团凭借产品质量优势,占有稳定的市场份额,近几年也感觉到了压力。
此外,我国在能源战略中,大力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发展电能、氢能等清洁能源,这让炼油企业重新思考未来。
“建设新材料基地,能延长石油深加工产业链,实现由传统炼油企业向化工新材料基地转型,其核心是‘减油增化’。”许浩说。
4月17日,在河北鑫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化工新材料基地建设现场,相关负责人查看项目进展情况。河北日报记者 魏 雨摄
在鑫海集团老厂区,一座蒸馏塔矗立在厂区一侧,它是炼油的核心装置。炼油本质是通过蒸馏,把石脑油、直流柴油、蜡油、沥青等从石油中分离出来。
“石脑油、直流柴油再经过简单加工,就变成可以出售的汽油和柴油。而生产新材料,是对石脑油再进行深度裂解,通过连续重整装置生成芳烃或者烯烃。”许浩说。
芳烃和烯烃是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它们广泛应用于药品、包装材料、塑料、纤维等生产中,连化妆品和洗护产品也要用到这些原料。
目前,我国芳烃产品市场尚不饱和,部分芳烃产品还有赖进口。鑫海集团正是看到了此间机会,于是下决心延长化工产业链。
不过,这一转型面临的挑战也很大。
从技术角度看,炼油是简单的物理反应,生产流程短,对技术指标的要求也相对较低。例如,采用蒸馏法分离石油,存在5℃左右的温度偏差不会对产品质量造成太大影响。
但生产芳烃等新材料,完全是化学反应,流程更长也更复杂。一般来说,炼油基本上一次反应就出产品,而生产芳烃,一次生成率只有约45%,需要不断循环,直到达到要求的性能指标。
这个指标要求极为苛刻,很多产品在纯度上必须达到99.99%以上。
在许浩看来,产业链的延伸不仅仅是产品结构调整那么简单,而是进入到全新的领域,完成难度更高的工作。
新材料基地项目计划分三期完成,最终形成三条新产业链,分别是芳烃产业链、烯烃产业链、沥青深加工产业链。
在以炼油为主的产业中,沥青往往作为副产品直接出售,用作铺路或防水材料。未来,新材料基地将对沥青进行深加工,通过裂解开发化工新材料产品,为企业带来附加值。
“以产业链延伸推动企业转型,新材料基地项目全部投产后,将形成芳烃、烯烃等产业链下游产品百万吨级产能。届时,企业的营收规模也将大幅度提高。”许浩说。
产业集群扩容
带动绿色化工产业升级
鑫海集团新材料基地周围,分布着多家化工企业。
它们中,有的以沥青为原料,加工后出售给下游建材商;有的以丙烯为原料生产聚丙烯,再分发给下游包装材料公司;有的做己内酰胺深加工,生产出尼龙制品的原料。
未来,随着新材料基地建成投产,这些集群内企业都将受益。
“最直观的变化是运输成本降低。比如园区内的丙烯加工企业,现在需要从外地购买原材料,通过公路运到厂区。等我们的烯烃项目投产后,直接用管道输送给企业,运输成本接近零。”柴刚说。
一方面,新材料基地能助力集群内企业降本增效;另一方面,该基地凭借充足的产品供给还能吸引很多下游企业聚集,壮大产业集群。
物流运输中,化工类产品因安全性要求严格,运输成本偏高。从鑫海集团向天津港运送产品,百余公里的距离,每吨运费就要50元到60元。较高的物流费用,使下游企业更乐于在原料产地建厂。
河北鑫海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厂区。王国柱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新材料基地的区位优势也很突出。这里距黄骅港10余公里,附近有邯港高速、曲港高速等多条高速,企业来此建厂不但能低成本获得原料,生产的产品也能便捷地运送出去。
正是这些综合优势,让当地将借力新材料基地招商列入计划。
“我们会围绕新材料基地进行产业链招商,引进高附加值企业,发挥产业聚集效应,推动园区石化产业升级。”沧州市渤海新区黄骅市港城产业园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张传斌说。
港城产业园区为此做了充分准备,在轻工产业园、科创产业园、石化聚集区预留了发展空间,为下游化工企业入驻提供土地保障。
长期以来,沧州作为河北石化产业重镇,形成了以原油加工为主的产业格局,但下游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发展相对滞后。只见“油头”,不见“化尾”,导致化工产业链条短、效益低。
为改变这种产业格局,近几年,沧州市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文件,提出降油增化、精细化工、发展化工新材料等目标。然而,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一个抓手——大项目。
“新材料基地作为百万吨级产能的重头项目,对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它的建成投产,有望带动整个沧州地区化工产业升级,加速形成以化工产品为主的新产业集群。”张传斌说。
鑫海集团新材料基地项目在带动产业升级上还有更大想象力。
日前,我省印发《河北省绿色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重点推进鑫海化工等大项目建设,增加基础有机化学品供应,打造北方重要合成材料基地;完善产业创新机制,建燕赵绿色化工实验室。
港城产业园区内,与新材料基地相距不远,燕赵绿色化工实验室正在筹建中。它是我省首批布局的三个省实验室之一。
实验室建成后,将成为绿色化工领域的技术创新高地,一系列化工领域相关科技成果,将在这里进行小试、中试,最终走向产业化。
新材料基地项目带动,叠加燕赵绿色化工实验室的技术支撑,将放大产业聚集效应,有力带动我省绿色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河北日报记者 魏 雨 戴绍志)
记者手记
在争先中实现向上生长
从2022年开始,河北鑫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连续三年上榜“中国企业500强”。在2024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上,鑫海集团排名较上年前进104名,提升幅度很大。
这家坐落于渤海之滨的石化企业,靠什么一路向上?通过这次深入采访我们发现,敢于争先的开拓精神是其成功的关键。
敢于争先,要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
正在建设的新材料基地是鑫海集团未雨绸缪的结果。近几年,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炼油市场需求下降,鑫海集团虽凭借产品质量和多年积累的客户受影响不大,但企业还是意识到潜在危机,并在行业内率先作出转型决策。
早在2022年,企业就上马澳凯石化高端复合材料综合体项目,瞄准高端化工新材料及高端电极材料等产品,通过打通高端产业链,推动石油加工向化工新材料转型升级。
敢于争先,要敢想敢干,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走在鑫海集团厂区,你很难相信自己置身一座化工厂。绿树环绕、鸟语花香,这里更像一座花园。
化工企业总被贴上高污染的标签。为了扭转这一固有印象,鑫海集团一方面对生产环节进行绿色改造;另一方面,治理提升厂区环境。2023年,鑫海石油化工文化园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鑫海集团也成为全国第一家被评定为旅游景区的化工企业。
如今,花园工厂已经成为鑫海集团的一张名片,彰显了企业在绿色发展上的成效,为企业树立起良好形象。
敢于争先,还体现在紧紧抓住技术创新。
最近一个月,鑫海集团的大数据智能中心参观者不断。企业开发的化工领域大模型“鑫海化工大模型”开始落地应用。该大模型覆盖化工生产全流程工艺,可预测生产问题,及时给出调整方向与应对策略,显著降低工艺损耗和事故风险。
大模型的应用,将为传统化工产业赋予新的生命力。作为行业领先的智能化应用,鑫海集团在完成自身布局的同时,还计划搭建平台,将其推广出去,为全省化工行业赋能。
无论是前瞻性产业布局、绿色工厂打造,还是引领行业的技术创新,鑫海集团的每一步攀登,都体现着敢于争先的进取精神,这种精神支撑着企业在未来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不掉队。
文/河北日报记者 魏 雨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