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春发合:以诚信经营 烹百年老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10:08:00    



晨雾还未散尽,长春大马路东三道街的交界处已飘起油香。“春发合饭庄”五个朱红大字的招牌悬在灰墙上,被岁月磨得边缘泛白,却依然醒目如初。70岁的董恩莉站在招牌下,俯身检查一筐里脊肉,指尖在肉纹上轻轻划过:“冻肉便宜,但骗不过舌头。”准备好食材,时间来到中午饭点时刻,轻轻推开那扇斑驳的大门,锅包肉的酸甜混着雪衣豆沙的糯香交织扑面而来,伴随着食客们的欢声笑语和碗筷的清脆碰撞,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那个烟火缭绕的老长春岁月。


巷深酒香处

老长春的时光在此停驻

店内装潢古香古色,木质桌椅饱含着岁月的痕迹,墙上挂满了“吉林省十佳餐饮”“消费者满意口碑单位”等数十枚荣誉牌匾。微微泛黄、被透明胶反复粘贴的菜单,沉淀着万千食客的指痕,价格栏上叠加着不同年代的笔迹,讲述着这家百年老店的悠久历史。1100多平方米的宽敞空间,设有15个包房和三个大厅,能够容纳500多人,却经常座无虚席。用餐高峰时段,门口等待的食客数量可达上百人,场面宛如集市。

“您好,请问几位?”前台经理周先生笑容满面地迎上前,声音里透着东北人的豪爽。循声望去,一位身材娇小的老妇人在后厨与前厅间穿行,指挥若定。她就是“春发合饭庄”(下文简称“春发合”)的灵魂人物——董事长董恩莉,员工们亲昵地称她为“董姨”。自1970年踏入这家店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岁月,董恩莉凭借诚信与匠心,将春发合从一个300平方米的小饭馆,打造成了长春饮食文化的标志性品牌。

守味如金

一勺油温,半世纪承诺

春发合的菜单上,锅包肉、雪衣豆沙、香酥鸡、脱骨全肘赫然在列,每道菜背后都承载着一段故事。招牌名菜雪衣豆沙尤为传奇,昔日传闻其配方“价值连城,可换三间大瓦房”,制作过程需经过十余道工序,油温控制必须精确到三成、五成、七成热。厨师长孔师傅专注地守在油锅旁,勺子在锅中来回挑动:“油温得低,炸得软,颜色要均匀,豆沙馅得烫嘴才好吃。”他一天至少要炸五六十盘,每盘都如艺术品般精致,白如雪、软如棉,只因“食客吃得出差别”。

为了确保每道招牌菜的口味始终如一,春发合每道招牌菜都由专人制作。“这俩师傅就只做锅包肉。”董恩莉介绍道。锅包肉外酥里嫩,咬一口“嘎吱”作响;香酥鸡金黄酥脆,肉汁四溢;脱骨全肘肉质鲜嫩,一夹即散,肥而不腻。“我们对食材从不马虎,主料量是别店两倍,绝不用冷冻肉。”董恩莉一脸骄傲地介绍自家的食材。

来自长春市朝阳区的张女士不惜驱车一小时前来,她难掩兴奋地分享:“春发合的锅包肉是我尝过最美味的,雪衣豆沙绵密香甜。”老顾客王先生是春发合的“活招牌”,他眯着眼笑:“我十多岁在这吃,二十多年了,店门从冲那边改到这边,还是那个味儿!”香港游客张先生“二刷”打卡,竖起大拇指:“这是我觉得最地道的北方菜馆!”

以诚待人

一盘菜里盛满信任

在春发合,诚信不仅是味道,更是待客之道。董恩莉常叮嘱服务员:“推荐菜要看人多少,三口之家点两三个硬菜加主食就够,别浪费。”一盘锅包肉45元,香酥鸡52元,大拉皮仅18元,性价比让食客直呼过瘾。一家三口花不到200元,吃得满足还要打包。

董恩莉说:“做生意得凭良心,顾客信任我们,我们得对得起这份信任。”这种以诚待人的态度,让春发合成为老长春人心中的“良心老店”。在饭点食客宁愿等上一个多小时,也要拼桌尝一尝这地道的味道。一位食客感叹:“店里太火爆了,我们三伙人拼成的一桌,菜码真是大,每次来必打包,值了!”

百年炊烟

诚信烹出的城市乡愁

如果长春有味道,那一定是春发合的味道——热辣滚烫的豪迈,酸甜咸香的乡情。从1935到2025,近百年的风霜里,春发合用诚信串联起千千万万个为“百年老店”奔赴而来的食客。董恩莉说:“我现在想的不是赚钱,是责任。让员工有保障,让食客吃得满意,这就是春发合的根。”

推门离去,巷子里的喧嚣渐渐远去,舌尖上雪衣豆沙的甜香却久久不散。春发合赋予食客的不仅是一顿饭,更是一段故事、一份情怀。它用一道道匠心菜品、一颗颗赤诚之心,书写着老长春的烟火传奇。

来源:长春晚报全媒体记者 侯丹 实习生 闫宇培 文/图

编辑:孙懿辞

复审:梁爽

终审:臧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