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大沟脑村的“蝶变之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0:14:00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郑思哲 通讯员 张 辉

走进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阴田乡大沟脑村,村口的“海北最美乡村”标识牌熠熠生辉,格外醒目。

大沟脑村的蝶变,始于“党建引领”这一核心密码。

2022年6月,大沟脑村党支部书记朱发山提出建设村史馆的设想时,村“两委”曾面临资金短缺、展品匮乏的困境。他带头捐出家藏老物件,发动党员群众“化缘”建材,甚至开着拖拉机到县城拆迁现场收集砖瓦。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大沟脑村建成了占地150平方米的村史馆,成为了门源县开展红色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的重要载体,并在2024年挂牌县委党校红色研学点、县法院法治教育基地。

在朱发山的带动下,依托红色底蕴与生态资源,大沟脑村的村民利用河道林地散养土鸡,将自家门前菜园改造成游客采摘体验区,并整治废弃河道打造垂钓园、木栈道和帐篷营地,让曾经的“沉睡资源”变身为“网红打卡地”,旧河道成为融合生态治理与文旅经济的农耕文化体验园。

作为党员致富带头人,朱发山始终践行“带头干、一起富”的理念,他率先开办“杜鹃山庄”农家乐,吸纳本村劳动力就业,鼓励乡亲们把自家的酸奶、奶皮、土鸡、鸡蛋拿到山庄出售,并动员亲戚张广贵发展土鸡体验店,形成“山庄+农户”的产业链,让酸奶、土鸡等土特产走出大山。同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地锅焖烤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在县文化馆的支持下,他依托山庄开设非遗培训班,推动这项非遗技艺从家庭作坊走向标准化传承。

在党建引领下,大沟脑村还创新推行“庄员说事”机制,定期召集村民共商发展大计。面对人居环境整治难题,朱发山动员岳父率先拆除违建围栏,破解群众观望心态,带动全村清理乱圈乱占。他还通过争取饮水管道改造、河西主干道建设等项目,推动3.5公里柏油路直通农户家门,公交车开进深山,幸福食堂、农民工之家等惠民工程相继落地。村民感慨道:“有广场可以健身跳舞,老人们自己不用动手就能吃上热乎饭,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如今,大沟脑村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大步迈进。

编辑:韩丽萍;

相关文章